
本报讯(李金刚、梁晶晶)今年以来,枣强县探索创新政务服务方式,不断实化政策落实,深化简政放权、亮化服务形象、强化监督管理,在“放”“管”“服”三方面持续用力,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
政策落实解难题。枣强县全力落实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关于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措施,落实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,开展税费政策个性化精准推送,加强涉企收费专项治理;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,缓解技改企业、小微企业资金难题;深化预算管理制度,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;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1年,组织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招聘活动,加大服务保障力度;深化政府采购改革,建立和完善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,规范交易行为;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,坚决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。
简政放权促发展。枣强县纵深推进简政放权,实实在在减轻企业负担。加速行政审批制度微改革、微创新,在餐饮、住宿、物流等13个领域推行“证照同办”改革,打造企业设立许可“极简模式”;推行工程项目“并联审批”,清除前置条件,实施全流程再造,压减审批时限10%左右;进一步完善项目审批“绿色通道”,将帮办代办服务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,推进重点项目尽快投产建设。
智慧服务增能效。枣强县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工作提档升级,不断增强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。加快政务服务大厅智能化建设,率先开发“智慧政务”手机APP,266项政务服务实现网上查询和在线预审,广泛运用“河北政务服务网”“冀时办”等平台,95%以上县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线上办理;成功创建省级政务事项标准化试点县,深度整合职能职责,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,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便民化建设;落实“首问负责”“一次告知”等制度,常态化开展政策找企业活动;建立政务志愿服务队,制订“1+8”特色服务“套餐”,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。
强化监督优环境。枣强县充分发挥监督保障作用,持续优化经济环境。落实“双公示”制度,将415个事项纳入平台,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;大力宣传推广政务服务“好差评”应用,引导办事群众对政务服务进行评价;完善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、信用监管、“互联网+监管”、跨部门协同监管等监管机制,提高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;建立“信用枣强”平台,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;建立涉企检查整合、备案登记制度,严肃查纠乱收费、乱罚款等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。
下一篇 安溪法院着力打造“解纷一张网”